经“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管理委员会、中心主任委员会讨论、研究,决定启动第二期(2019-2022年)建设,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PI及团队成员。
一、招聘条件:
招聘对象分PI、研究骨干和一般研究成员等三个层次。
1、PI条件:
(1)具有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申请者应具博士学位;
(2)在招聘方向上具有较好的国内外公认的研究经历和研究业绩;
(3)具有事业责任感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2、研究骨干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2)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与中心招聘方向一致或相近;
(3)具有较好的研究业绩和团队合作意识。
3、一般研究成员条件: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
(2)研究方向与招聘方向一致或相近。
二、PI团队成员待遇及考核
待遇及考核按《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人员聘任与考核办法》执行,薪酬由基础性绩效、奖励性绩效组成,原则上不低于原有标准。
三、研究方向
中心第二期研究方向见表1。
表1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方向与目标
研 究 平 台 |
研 究 方 向 (团队) |
研 究 目 标 |
一、作物新品种选育创新平台 |
方向1 高档优质水稻新品种选育 |
创制高档优质的中稻和晚稻新种质,并选育出骨干亲本,培育米质达国标一级标准、产量达650kg/亩以上的新品种3-5个;发掘调控稻米品质的关键基因5-8个,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并将其实际应用于育种。 |
二、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新平台 |
方向2 虾-稻模式关键技术研究 |
筛选出适宜虾稻水稻品种5个以上,产量达到600kg/亩以上。研发虾稻模式的水土管理与培肥标准技术、虾稻绿色生产与病虫害控制标准技术,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稻米品牌2-3个。 |
方向3 水稻耐热关键技术研究 |
研制水稻品种耐热性高通量鉴定技术,制订品种耐高温逼熟鉴定标准,发掘高温下产量和品质稳定的水稻资源、基因和骨干亲本,培育耐高温且高产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2-3个(含籼稻和粳稻)。建立湖北省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水稻栽培技术新体系。 |
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平台 |
方向4 小麦耐逆基因的发掘与新品种选育 |
建立鉴别小麦耐逆(渍、热)形态、生理的技术体系;发掘耐渍、热基因,揭示小麦耐渍的遗传机理,并实际应用于育种;选育耐渍性和赤霉病抗性均较强的小麦品种5个。 |
方向5 玉米耐逆性形成的分子机制与新品种选育 |
发掘玉米耐渍、耐热新基因3个以上,并阐明这些基因的分子机制,将其实际应用于育种;对玉米耐渍、热性进行遗传改良,创制耐渍耐热新种质,培育甜玉米、普通玉米品种各5个。 |
四、学科综合水平提升平台 |
方向6 ESI提升 |
提升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农业科学及动物与植物学学科的ESI排名,每年发表署名中心的SCI论文10篇以上,其中高被引论文1篇。 |
四、应聘者需提供的材料(所有材料尽量采用电子化完成)
1、填写申请表;
2、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学位、职称、“人才称号”等证书复印件;承担科研项目等证明复印件;代表性成果复印件(科技成果获奖、发明专利授权、标准、论文等,共限5件)等。
五、招聘程序
1、应聘者提出申请,并提交材料;
2、中心组织对应聘者材料审核后确定面试人选;
3、中心组织面试和考核,确定PI聘任人选;
4、中心主任与PI协商,组建PI团队,同时确定其他层次聘任人选;
5、中心召开全体大会,并与受聘者签署聘任合同。
六、应聘材料上交截止时间与收受材料安排
自本启示发布之日起,中心开始接受材料,材料接受的截止日期为 2019年3月26日 17:30(以寄出邮戳日期或E-mail发送日期为准)。
邮寄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荆秘路88号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收件人:穆麒麟,手机:15571656315。(威尼斯9499登录入口校内人员可将纸质材料直接送至农科楼5055室,穆麒麟收),接收邮箱:690840378@qq.com。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团队应聘申请表
一、申请人基本情况
姓名 |
|
性别 |
|
学历 |
|
职称 |
|
|
出生年月 |
|
民族 |
|
手机 |
|
E-mail |
|
|
应聘方向 |
|
|
应聘类型 |
□PI |
□研究骨干 |
□一般研究人员 |
|
工作单位 |
|
|
通讯地址 |
|
|
个人简历 |
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研究经历与成绩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申请人签字 |
|
|
中心审核意见 |
|
|
二、研究构想(含研究目标、内容和预期成果及其对推动产业发展的意义,限1500字以内)
三、PI构想(应聘PI者填写)
1、团队可能成员及其构成的合理性;
2、对研究方向的基本认识(限1000字以内);
3、研究团队基本研究经费来源保障及设想;
4、对中心应提供条件保障的要求等;
5、对最低研究成果(及考核指标)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