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陸 |

 距160周年校慶還有校慶已開幕
- 教學隨筆
教學隨筆>教學教研>首頁您現在的位置:
+ 教學隨筆
生物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者:admin 來源: 發布時間: 2005-10-18 點擊數:9282

      摘要: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形勢所趨,它是以開發學生智力、增強其實踐操作,適應社會(hui) 生活能力為(wei) 主要內(nei) 容。本文從(cong) 學生能力培養(yang) 、應用意識及思想情感教育著手,係統地闡述了生物教育中要加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及創新能力教育,突出學生主體(ti) ,教師主導作用;同時要加強應用意識培養(yang) ,強調學生要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思想情感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它包括辯證唯物議教育、社會(hui) 主義(yi) 及愛國主義(yi) 教育、衛生健康教育等。

     關(guan) 鍵詞:素質教育 能力 培養(yang) 生物等

    素質教育日益得到廣大教育者及社會(hui) 的認可,如何走出應試誤區、有效地開展素質教育?許多教育專(zhuan) 家、內(nei) 行從(cong) 教師結構、考試製度改革、學生負擔減輕等方麵著手研究,提出許多合理化、建設性意見,給我們(men) 廣大教育者指明了素質教育的途徑和方向。然而,目前仍有相當部分學校對此重視不夠,還不能很好地把素質教育納入日常教學中。

    原國家教委主任朱開軒說:素質教育是為(wei) 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於(yu) 受教育者群體(ti) 和社會(hui) 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麵向全體(ti) 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wei) 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ti) 等方麵生動活潑地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培養(yang) 學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而不是讓學生被動的、機械地接受知識。[1]素質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中,則要求教師因材施教,突出專(zhuan) 業(ye) 素質與(yu) 能力、技能培養(yang) ,使學生對生物學科有一個(ge) 全麵的、係統的認識,能夠用生物學理論揭示一些生命現象,具備較強的動手實驗或實際操作技能,所以在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注重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突出能力本位

    素質教育要求在尊重學生主體(ti) 地位前提下,激發學生求知欲,培養(yang) 學生的認知能力、發展能力、創造能力。根據生物學科特點,應注重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yang) 。

    1、觀察能力的培養(yang) 。觀察是獲得感性認識的主要途徑,通過觀察,可區別相同器官在不同種屬中的作用,不同器官在同一種屬中的不同分工。觀察前教師要明確觀察目的、內(nei) 容程序、有意識地在觀察中提出各種啟發性思考題,使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對比、形成良好的觀察習(xi) 慣。[2]再者,教師講課時,盡可能采用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多媒體(ti) 教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標本展示、計算機動畫演示,教學錄像、模型觀察等,給學生一個(ge) 較為(wei) 直觀生動的表象。[3]例如:在講解顯微鏡結構和使用時,可運用掛圖或實物直接向學生演示顯微鏡結構,哪些是機械部分,哪些是光學部分,光學部分作用是什麽(me) ?怎樣提拿、放置顯微鏡?如何采光?使用顯微鏡應注意哪些事項?這些問題在講解後可讓學生自己總結。[4]

    2、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ang) 。生物學是自然學科,也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因此,除了觀察能力培養(yang) 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ang) 。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ang) 主要通過實驗及課外實踐活動來進行。基本的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如顯微鏡的作用,解剖小動物,製作標本等,必須在實驗過程中反複教育,才能使學生熟悉掌握。教師可直接演示實驗,讓學生重複,也可講解實驗過程、要領,讓學生去做,或者講解實驗目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設計、操作實驗。例如在講解血液循環“心髒結構”一節時,可引導學生思考血液為(wei) 什麽(me) 必須循環?怎樣循環?為(wei) 什麽(me) 不能倒流?心髒及血管中有哪些防止倒流的結構?如果向離體(ti) 心髒中注水,以了解循環方向,應采取何種方式?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設計實驗、解決(jue) 問題。再者,力所能及地開辟生物園地,為(wei) 學生提供必要的實驗環境,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不同的生物興(xing) 趣小組,如製作昆蟲、蝴蝶標本、飼養(yang) 小動物、栽培花卉等,使學生在具體(ti) 操作中提高生物學興(xing) 趣,增強生物學實驗研究技能。 3、創造能力培養(yang) 。創造能力是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操作技能等各種能力的綜合體(ti) 現。創造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願望,啟迪學生凡事問個(ge) 究竟,不要人雲(yun) 亦雲(yun) 、迷信權威,鼓勵引導“標新立異”的學生;指導學生科學地思維,運用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注意實驗過程中的反常現象,力求在常人、前人的基礎上有新的見解、突破;讓學生去操作、設計,提供學生必要的背景知識與(yu) 原理,啟發學生自行設計操作。例如講授扡插繁殖一節時,引導學生“植物吸水、蒸滕”靠什麽(me) ,在植物失去根的情況下,如何保持體(ti) 內(nei) 水分?因此在扡插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jue) ,把問題留給學生去處理。

二、理論聯係實際,增強生物“應用”意識

     學習(xi) 生物學的目的就在於(yu) 學以致用,指導生產(chan) 實踐,使人們(men) 的活動由肓目自發走向科學自覺,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理論聯係實際。例如講授礦質營養(yang) 時,要聯係N、P、K肥、微肥及農(nong) 用肥的優(you) 缺點,如何合理施用肥料達到增產(chan) 效果,讓學生尤其是農(nong) 村的學生有親(qin) 身的體(ti) 驗;在講述遺傳(chuan) 規律時,使學生從(cong) 理論上明白近親(qin) 結婚的危害及優(you) 生學原則,啟發學生作好宣傳(chuan) 工作;在講述生態係統及生態平衡內(nei) 容時,啟迪學生身體(ti) 力行愛護環境,不濫伐樹木,不捕殺野生動物,到廠礦企業(ye) 宣傳(chuan) “廢水、廢氣、廢渣汙染”的危害,樹立全社會(hui) 環境保護意識;在講述水分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疾病傳(chuan) 播途徑、食用菌栽培、植物激素調節等章節時,都要聯係日常實際,增強學生們(men) 的生物應用意識。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強化興(xing) 趣教學

    興(xing) 趣教學則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專(zhuan) 業(ye) 素質、全麵的知識結構,以及熟練的業(ye) 務能力。所以教師一方麵要了解學生的誌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啟迪學生,巧妙設計課堂內(nei) 容。授課時要善於(yu) 設置懸念,力求語言生動、活潑、有趣,這樣學生聽課易於(yu) 集中精力,課後仍有“意猶未盡,餘(yu) 音繞梁”之感。另一方麵,在講課過程中,也可有針對性地聯係當前生物學發展現狀,如講解遺傳(chuan) 物質一章時,可補充講述轉基因的潛在用途(如飲用轉基因羊的奶後可治療某些疾病)、以及克隆羊的誕生,人類基因組計劃研究近況等。這無疑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與(yu) 求知願望。再者,上麵提到的組織學生參加興(xing) 趣小組也是提高學生興(xing) 趣的好方法。 四、加強思想情感教育

     思想情感教育包括辯證唯物主義(yi) 教育、愛國主義(yi) 教育及衛生健康教育等。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遵循自然規律,並受自然規律製約,所以教師授課時要把唯物主義(yi) 觀點滲透到教學中去。如生物界一切現象的產(chan) 生都有其物質基礎,都是運動的、發展變化的;生物界一切事物和現象之間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對立統一的,如光合、呼吸、分解、合成等,其一切活動都受客觀規律製約。[5]在進行愛國主義(yi) ,熱愛科學教育時,介紹我國有豐(feng) 富的動植物資源,有曆史悠久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yang) 技術及醫藥醫術方麵的傑出貢獻,增強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再者介紹我國當前生物研究成果及國內(nei) 外發展動向,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

     素質教育貫穿於(yu) 生物教學中,目的讓學生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與(yu) 實際操作能力,能夠用所學知識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並力所能及地用於(yu) 生產(chan) 、指導生產(chan) ,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yang) 。遺憾的是多數學校在高呼“素質教育”時,卻仍然抱住應試教育不放,學生仍然在沉重的試卷資料堆裏痛苦跋涉,這難道不能引起我們(men) 廣大教育者的足夠重視嗎?

參考文獻:

[1]朱開軒同誌在全國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經驗交流會(hui) 上的講話 1997.9.2

[2]趙學漱等《中學生物教學》光明日報出版社 1987.12

[3]周美珍等《中學生物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3

[4]李錕章、包月昭《實用生物學技術》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8

  • 快速入口:
  • 友情鏈接:
华体汇hth  版權所有    聯係電話:0737-4995288    技術支持:    進入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