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展數學課外活動的意義(yi) 和作用
數學教育的目標主要表現為(wei) 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兩(liang) 方麵。但是,要想高質量地實現教育目標,僅(jin) 靠通常為(wei) 完成教學進度而設置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這是因為(wei) 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本身有局限性:
(1)為(wei) 在確定的時間內(nei) 完成教學計劃,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內(nei) 容常常安排得過滿,不利於(yu) 充分發揮教與(yu) 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傳(chuan) 統教材雖然經過了反複推敲,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理論體(ti) 係,有利於(yu) 實施循序漸進的完整的教學過程,但是傳(chuan) 統教材不大容易改動,不能經常反映出數學的新思想、新進展,因而限製了學生思維水準的發展。
(3)任何一個(ge) 地區,任何一個(ge) 教學班,對數學的學習(xi) 興(xing) 趣、學習(xi) 能力、學習(xi) 效果,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必須麵對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準,結果會(hui) 有部分學生“吃不飽”,如果不注意對這部分學有餘(yu) 力的學生的培養(yang) ,很可能挫傷(shang) 他們(men) 求知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埋沒人材。
(4)現階段,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還沒能從(cong) 根本上擺脫高考“指揮棒”的控製,因此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來說,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教給學生的是如何應付考試,這是與(yu) 全麵實現數學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5)長期以來,不少中學數學教師習(xi) 慣於(yu) 教授傳(chuan) 統的內(nei) 容,適應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方式也是幾十年一貫製,缺少創新精神,缺少時代氣息。這樣,當然很難培養(yang) 出具有創造力的優(you) 秀學生。
為(wei) 彌補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的上述局限性,在有條件的學校,應提倡積極開展數學課外活動。
實踐表明:教學基礎越好、教學質量越高的學校,一般說來,那裏的數學課外活動開展得也好,反過來,生動而又豐(feng) 富的數學課外活動又促進了傳(chuan) 統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這項活動有助於(yu) 形成教學相長的局麵。
應當看到,傳(chuan) 統的課堂教學正在不斷改革,從(cong) 教材、教法到質量評估等各方麵正時刻向舊有的傳(chuan) 統、保守思想挑戰。因此在實現數學教育總目標的過程中,課堂教學總是“主渠道”,而課外教學則起輔助作用。但是也應當看到,隨著教育製度特別是高考製度的不斷改革,隨著數學課外活動的廣泛開展,數學課外活動在培養(yang) 人材上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數學課外活動,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men) 的求知欲和創造性。從(cong) 教學對象、教材教法上要與(yu) 正規的課堂教學有明顯區別,決(jue) 不能成為(wei) 變相的加課時,也不能成為(wei) “補課”活動。因此,對數學教師的要求更高了,他們(men) 不僅(jin) 要能勝任課堂教學,而且要能獨立地、有創造力地開展形形色色的數學課外活動,1988年國家教委頒布的中學教師職稱評定標準及說明意見中明確把“獨立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並取得顯著成績”作為(wei) 申報高級職稱的必要條件。由此也可以看出,指導學生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是中學數學教師的重要職責。
二、數學課外活動的形式和內(nei) 容
中學數學課外活動主要有三個(ge) 形式:開展課外數學選修課,建立課外數學興(xing) 趣小組,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數學園地。
(1)數學選修課的主要活動方式和內(nei) 容是:教師係統地講授中學課本之外的某一個(ge) 數學分支和某一個(ge) 專(zhuan) 題,以開闊學生眼界,也可以介紹數學新進展,介紹新學科及新的數學思想。例如,高一結合函數教學可開設函數方程初步;結合集合基本知識的教學可開設邏輯學和初等集合論;結合立體(ti) 幾何可開設拓撲學初步等。高二可結合數列知識開設循環數列課,可介紹母函數的研究方法以及常微分方程與(yu) 線性遞推關(guan) 係;結合解析幾何課可開設三維解析幾何學,開設向量理論等;結合方程組可開設矩陣論初步及線性代數等;還可在適當時機開設微積分課。選修課的參加人數可適當多些,除去在學習(xi) 中確有困難、急需補課或個(ge) 別輔導的學生外,都可報名參加選修課。選修課的主講教師應當熟悉該選修課的知識,應當有係統的教案。一門選修課的學時應不少於(yu) 20學時,在選修課期間以及結束階段,要對學生進行選修課業(ye) 務考試。合格者發給選修課(單科)結業(ye) 證書(shu) 。
(2)數學課外興(xing) 趣小組應由較少學生組成,他們(men) 一般應對數學有較濃厚興(xing) 趣,並且其他各門功課都要比較好。這個(ge) 小組的成員應由自己報名與(yu) 數學教師推薦相結合。課外興(xing) 趣小組的活動方式和內(nei) 容主要有:聽專(zhuan) 題報告(學術報告)會(hui) 、訪問著名數學家或著名數學研究機構(或大學)、開展數學競賽、撰寫(xie) 數學小論文以及開展內(nei) 部小型的學術研討會(hui) 等。小組成員在各級數學競賽中取得較好成績,要及時予以鼓勵。小組成員完成了一篇較好的數學論文,應推薦給有關(guan) 適於(yu) 中學生的數學刊物。
(3)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包括班內(nei) 的數學牆報,“數學之角”,“數學信箱”等,刊物的編輯、作者全由學生擔任。學生自己創辦的數學刊物應當堅持長期性和延續性,要充分表現學生們(men) 的“研究成果”。為(wei) 吸引更多同學,可設立“點將台”、“有獎征解”等。為(wei) 確保一個(ge) 班的數學刊物的質量,為(wei) 保證其長期性和延續性,最好組成以班內(nei) 的學習(xi) 委員、數學課代表及數學拔尖學生為(wei) 核心的編寫(xie) 隊伍。如果條件較好,還可采取“輪流坐莊”的方式。班內(nei) 數學牆報的內(nei) 容除了部分地在公開發行的數學書(shu) 刊中摘錄之外,還應有相當部分針對性很強,並且直接來自同學自己的文章。例如:“談談記筆記”,“如何解決(jue) 計算中容易出錯的問題”,“我是怎樣掌握×××概念的”,“第×章數學課學習(xi) 劄記”,“讀××(數學課外書(shu) )的體(ti) 會(hui) ”等。數學教師充當班內(nei) 數學園地的參謀或顧問。幫助同學出主意,想辦法,給他們(men) 介紹好的資料,推薦好的參考書(shu) 。
應當指出,開辦數學課外選修課,建立數學課外興(xing) 趣小組,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這三種課外活動形式,教師所處的位置是不同的。選修課,以教師講述為(wei) 主;興(xing) 趣小組,以教師激發學生,引導學生為(wei) 主;創辦學生的數學刊物,教師則主要是處於(yu) 幕後策劃的地位。
這三種活動方式的參加人員也不同。選修課的參加者以數學學習(xi) 的中上等學生為(wei) 主,人數可多些。數學興(xing) 趣小組則以在數學學習(xi) 中有興(xing) 趣、有特長的少數拔尖學為(wei) 主。在有條件的地區,教師還應當幫助他們(men) 利用課餘(yu) 時間到省、市級的數學集訓隊或數學奧林匹克學校中學習(xi) ,形成校內(nei) 外的交叉培訓過程。學生自己創辦的數學刊物的主要負責人應當是工作熱心,有負責精神,而且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
還應指出,為(wei) 減輕學生負擔,數學課外活動的密度不宜過大,每次活動要講求質量,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一般說來,每周進行一次活動,每次活動一至兩(liang) 個(ge) 小時為(wei) 宜。每個(ge) 學生,一般不要參加兩(liang) 種或兩(liang) 種以上的課外活動。
三、開展數學課外活動應注意的問題
(1)開展活動的指導思想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幫助他們(men) 讀書(shu) 、整理資料、做學問,從(cong) 長遠的觀點看,這是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的治學能力的根本大事。因此,必須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
(2)各種活動都應有長計劃、短安排、要講求實效,要有知識性、趣味性,要適合青少年心理上或知識水平上的實際情況。還要注意盡量與(yu) 當前學生的數學課內(nei) 的教學內(nei) 容有一定聯係。
(3)對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學生要逐一審查他們(men) 是否具備參加該項課外活動的條件。對於(yu) 那些趕時髦,圖熱鬧,但學習(xi) 比較吃力的學生,則要以適當方式勸阻他們(men) 不參加課外活動,以保證他們(men) 的課內(nei) 學習(xi) 能達到基本要求,這就是說,對參加不參加課外活動的每個(ge) 學生都要負責任。
(4)除對學生進行數學培訓外,還要注意參加課外活動的學生其他各方麵的成長。有少數數學尖子,有一種優(you) 越感。他們(men) 有時組織紀律性不強,還有的人可能會(hui) 出現偏科現象。要針對這些情況多做思想教育工作,防止他們(men) 的驕傲情緒,克服他們(men) 的自由主義(yi) ,鼓勵他們(men) 多參加班集體(ti) 活動,促進他們(men) 全麵發展。
(5)課外興(xing) 趣小組活動或選修課的內(nei) 容應充實,有係統性,便於(yu) 學生掌握,同時便於(yu) 教師檢查學習(xi) 質量;還要有一定的針對數學競賽的專(zhuan) 項訓練內(nei) 容,不應當簡單地把中學課本中以後將學的內(nei) 容提前來講,也不要講成高等數學課。要在中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和實際接受能力的基礎上,以提高能力這個(ge) 總目標作為(wei) 選材的依據。
附錄
下麵是1990年北大附中推薦去北京市參評的學生數學小論文的題目及要點。其中張昱的論文《一個(ge) 數學難題的物理模型證法》獲北京市論文一等獎,王哲的《利用小型計算機計算無理數π的改進程序設計》獲二等獎。
(1)《一個(ge) 數學難題的物理模型證法》(張昱)
該文成功地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借助電學定律解決(jue) 了一個(ge) 著名的數學難題,並對原題結論做了推廣。這個(ge) 問題是:在一個(ge) 無限大的方格表中,每格內(nei) 填入一個(ge) 區間〔0,1〕上的實數,使得每格所填的數都恰好是該格四周鄰格內(nei) 四個(ge) 數的算術平均值,求證各格內(nei) 所填之數相等。
張昱不僅(jin) 證明了這個(ge) 題目,並且推廣如下:
二元數組aij≥0(i,j∈z),a0,0=1,且對任何i,j∈z,有aij=1/4(ai+1,f+aj,j+1+ai-1,f+ai,f-1),那麽(me) ai,f與(yu) 1應當任意接近。
(2)《利用小型計算機計算無理數π的改進程序設計》(王哲)
該文利用自己設計的算式π=16arctg(1/5)-4arctg(1/239),使計算π的速度得以提高,作者選用的C語言,並在小型計算機VAX-8550上通過了程序。隻用4分30秒的CPU時間,成功地印出了π的小數點後1000位的精確值。後來,又改進了程序,使完成同樣任務隻用8秒鍾。
(3)《空間n邊形的邊中,互相垂直的邊有多少對?》(施前)
這是組合幾何中尚未得到的研究成果。設m表示互相垂直的邊對的數目。n,k∈N,n為(wei) 空間多邊形的邊數。論文得出了
n=3時,m=1;
n=4時,m=4;
n=5時,m=7;
n=3k(k≥2,k∈N)時,m=3k2;
n=3k+1(k≥2,k∈N)時,m=k(3k+2);
n=3k+2(k≥2,k∈N)時,m=3k2+4k+1
(4)《多項式最高公因式的新算法》(夏煜)
本文對輾轉相除法進行了推廣,使之易於(yu) 編程序。作者首選定義(yi) 了“多項式數陣”的概念,並且規定了對多項式數陣的五種運算;提出了兩(liang) 個(ge) 對“標準數陣”的變形定理,進而將某些多項式提出了隻用六步規範程序,便可求出其最高公因式的方法。
(5)《橋牌中的概率問題》(朱誌明)
一手牌(13張)都是同花色的概率容易計算。但是一手牌最大可能的結果是什麽(me) 形式?這一個(ge) 問題連最優(you) 秀的橋牌選手都未必能回答出。另一個(ge) 問題是:如果知道了兩(liang) 個(ge) 人手中某一指定的花色的牌的數目,如何推算出其餘(yu) 牌在對方的兩(liang) 個(ge) 人手中的分布?再一個(ge) 問題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手中某花色的牌數,如何推算出自己同伴手中該花色最大可能的數目。本文給出了上述問題的準確回答。
(6)《拋物線內(nei) 隱含圖形的探討》(孫偉(wei) 棟)
給定的拋物線,當旋轉坐標軸時,拋物線中的某些基本線段(如過焦點的正焦弦)會(hui) 形成“隱圖形”、該文運用微積分知識,結合解析幾何的方法得出了類似星形線的隱含圖形,指出了該“隱圖形”的較一般的規律。
(7)《三角形中邊不等式證明方法的改進》(王誌宏)
本文以熟知的結論:“a+b>c,b+c>a,c+a>b”為(wei) 基礎,通過拚、接、組合,推出了許多三角形邊的不等式,成功地解決(jue) 了某些數學競賽中的問題。是幾何不等式中的一個(ge) 貢獻。
僅(jin) 通過這七篇論文,可以看出北大附中的課外興(xing) 趣小組的活動內(nei) 容廣泛,學生的思路開闊,且有一定創見。正是在這種興(xing) 趣小組中,湧現出了不少在競賽中的勝利者。這些學生一級又一級從(cong) 北大附中畢業(ye) 了。在各高等院校或者在國外的大學中,也都是成績優(you) 秀的學生。
應該說明,數學課外活動、數學興(xing) 趣小組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參加競賽。像北大附中這樣的中學,在全國畢竟為(wei) 數不多,雖然所取得的成績說明課外活動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培養(yang) 優(you) 秀人才是有重要作用的,但就全國的數學教育而言,還是應該把打好基礎、大麵積提高數學教學水平放在重要地位,數學課外活動應該著重為(wei) 這一目標而開展。
同時,應該明確,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也要作長期打算。麵對當前的新問題、新內(nei) 容,配合課內(nei) 基礎知識教學和能力培養(yang) ,應當取得教育行政與(yu) 社會(hui) 各界的支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探索、實踐、研究、總結數學課外活動,把全國的數學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