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看了一篇報道,說的是,一位語文老師出了一個(ge) 作文題目“狗雜種,考試”讓學生做,引起了社會(hui) 的很大反響。從(cong) 作文題目不難看出,這位老師對考試(或者說單純的應試教育)義(yi) 憤填膺,反感至極。然而,當今社會(hui) 考試簡直是無處不在,考考考,是學校考核老師的法寶,還是檢驗學習(xi) 者的主要手段。孰不知,一個(ge) 考試成績低下的學生肯定被無情淘汰,一個(ge) 考試成績較差的老師麵臨(lin) 著“下課”的危險。那麽(me) ,一個(ge) 老師應該怎樣提高自己對待考試的能力呢?這主要集中體(ti) 現在老師對待考試的態度上,我把它歸納為(wei) :
第一種境界:老師領著學生研究答案
尋求並告訴學生正確答案來解惑,對於(yu) 老師來說是天經地義(yi) 的。一個(ge) 連答案都研究不出的老師,在學生心目中肯定是沒有威信的——因為(wei) 在學生心目中老師的一個(ge) 基本特征就是“老師會(hui) 解好多題目”。現今的各種教學輔助資料都“想老師之所想,急老師之所急”,提供了詳盡的參考答案,這也為(wei) 不善於(yu) 做題目(從(cong) 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做學問)的老師大開方便之門(尤其是政史地等識記要求明顯的學科)。致使有的老師照本宣科,公布答案(更有甚者貼在班級牆上)了之,給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或敷衍塞責者提供了生存土壤。不管從(cong) 那個(ge) 角度講,一個(ge) 不會(hui) 做題目的老師肯定是不合格的老師。
老師領著學生研究答案,解決(jue) 了“題目的答案是什麽(me) ”的問題,這是老師對待考試前提性的基本境界。但隻能告訴學生正確的參考答案還是遠遠不夠的。
第二種境界:老師領著學生研究解題
研究解題,要求老師自己首先要掌握一定的解題規律和技巧,然後能夠把這些解題規律和技巧傳(chuan) 授給學生,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這也是各種考試命題的出發點和歸宿。當然,懂得教學真諦的老師,是能夠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啟發、引導、開竅,讓學生自己研究出解題規律和技巧,以達到舉(ju) 一反三之功效。
老師領著學生研究解題,解決(jue) 了“題目有幾個(ge) 答案,為(wei) 什麽(me) 是這幾個(ge) 答案”的問題,這裏麵有了較多的思維碩果。但達到了這種境界,學生臨(lin) 場時成績也未必理想,原因諸多,但有一點是非要提不可的,那就是學生平時做的題目未必是高考的題型。
第三種境界:老師領著學生研究考點
老教師與(yu) 新教師相比,老教師的考試經驗就是知道考點在哪裏,哪些是必考的知識點,哪些地方容易出題目。要想研究考點取得明顯效果,比較理想的有效操作程式是:一是要用一定字數(至少300字)寫(xie) 出考點說明,詮釋考點;二是近幾年高考針對這一考點出過的題型或可能出現的題型設計示例,其中一定要有詳細說明答案A為(wei) 什麽(me) 正確,B、C、D為(wei) 什麽(me) 不正確的理由;三是概括總結(可以查找借鑒相關(guan) 資料)出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技巧,將升華出的理性思考與(yu) 實例有機結合;四是自己命出10-20道模擬題,給出詳實的參考答案。這樣做,有利於(yu) 把考點落到實處,也有利於(yu) 提高老師的做題能力。
老師領著學生研究考點,解決(jue) 了“知道了考什麽(me) ”的問題,這無疑可以使我們(men) 的複習(xi) 備考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針對性,也隻有達到了這種境界的老師和考生對待考試心裏才會(hui) 有底兒(er) 。
以上三種境界還是被動式的。
第四種境界:老師領著學生研究命題
命題並不神秘,但能真正獨立自行命題的老師實屬鳳毛麟角(大多數老師都是借用或是剪刀加漿糊拚湊人家的現成題目)。這主要是這些老師沒有命題意識造成的,隻知道被動地對付考試,不知道主動出擊。自行命題之前,先要揣摩現成好題的特征,然後命題時體(ti) 現或落實之。在命題過程中關(guan) 鍵的幾方麵一定要注意,諸如:明確命題意圖,準備考查考生哪方麵的知識和能力;確定題型,準備采用哪種題型;能力要求,達到哪個(ge) 能力層級;題眼如何設置,題眼的設置往往直接決(jue) 定著答案;幹擾項如何設置,幹擾項的設置往往決(jue) 定著題目的難度,題目的難度係數往往體(ti) 現著題目的質量,而難度係數往往也影響著區分度(一個(ge) 好題目的區分度,就是讓好學生得高分、讓中檔學生得中分,讓差生得低分);還要注意常考項的安排,回避與(yu) 本套題目或近幾年考題的重複等。
會(hui) 命題的老師講解題目時方可做到遊刃有餘(yu) ,揮灑自如,而不會(hui) 命題的老師在講解題目時隻能是圖解別人命題的答案,來替人自圓其說,有時甚至把錯誤答案當成了正確答案還不知曉,這就是不會(hui) 命題者的最大悲哀。
老師領著學生研究命題,解決(jue) 了“知道怎麽(me) 考”的問題,這無疑是高屋建瓴的,可以明確考題的走向,考題的生長點、增長點、價(jia) 值點,達到了這種境界的老師和考生在考場上心裏才會(hui) 胸有成竹。
正在輔導初三、高三的老師們(men) ,讓我們(men) 時常地提醒自己:研究考點,研究解題思路和技巧,學會(hui) 命題。